行業新聞
2017醫械市場6大趨勢 除了兩票制還有這些
2017醫械市場6大趨勢 除了兩票制還有這些
1、兩票制實施推動渠道變革
2017年兩票制將從去年的試點走向實施,大企業將會將渠道下沉,中小型代理商將被淘汰一批,兼并一批,轉型一批。在此趨勢之下,行業內將會孕育三大趨勢性變革:橫向收購、縱向延伸與轉型。
在橫向收購方面,資金充裕、實力雄厚、渠道廣布的大型商業公司,將不斷兼并與整合區域型渠道,并將渠道打造成供應鏈整合方案的提供商,業績將迎來爆發。
縱向延伸又可分為三種:一是生產型企業下游渠道化,即大型企業收購經銷商,例如美康收購倚天生物,安圖收購盛世君暉;二是流通型企業上游自產化,即流通企業收購上游技術,例如流通起家的潤達醫療并購POCT高技術壁壘產品線;三是流通企業下游服務化,即流通企業向終端服務延伸,比如迪安診斷繼續積極布局終端第三方實驗室。縱向延伸使得企業在上下游有了更多的話語權,從而通過協同作用提升了企業利潤率。
轉型是指醫療器械生產型企業與渠道型公司之間業務模式的轉變,譬如部分器械經銷商在兩票制、營改增及大整治背景下轉型CSO;部分器械代理型商業在上述背景下或將轉型配送型商業。
總之,渠道商的并購、延伸、及轉型將使得渠道環節逐步走向集中,這是兩票制趨勢下渠道整合的未來出路。
2、分級診療帶來國產設備的機會
2017年,分級診療改革將會繼續深入,并在全國各地鋪開。雖然病人端的觀念不會迅速改變,但“春江水暖鴨先知”,分級診療將帶來醫療資源配置向基層下沉。與我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被外企壟斷的局面不同,廣闊的基層醫療市場,一直是國產品牌縱馬馳騁的疆場,而從政策面上看,國家亦鼓勵與支持基層醫療單位使用優良的國產醫療器械與設備。我們預計隨著政策的傾斜與資金投入的側重,國產優秀的器械品牌,無論是有渠道有產品的大品牌還是在技術上有獨到之處的后起之秀,在基層領域將迎來爆發。
這其中,一方面是基層現有設備更新換代升級的機會,另一方面則是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基層醫療需求,但又操作簡便的設備的機會。我們將重點關注檢驗診斷設備(尤其是POCT及快檢設備等)、慢性病相關家用設備、醫用康復器械、醫生隨診隨訪設備、超聲等安全簡便的影像設備等基層設備領域。
3、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務方興未艾
我們看到在第三方檢驗領域,龍頭企業金域檢驗即將上市,后起之秀如千麥醫學、北京和合等也持續得到資本的支持快速發展;在第三方影像領域,一脈陽光獲得高盛的A輪投資,平安好醫生、上市公司廣宇集團等也積極布局該領域;消毒領域,老肯醫療及國藥控股正在積極布局第三方消毒供應鏈;而第三方維修的企業如昆亞醫療、柯渡醫療分別登陸新三板與獲得資本投資。
我們還觀察到,如第三方檢驗、第三方影像等與診斷相關的第三方機構,不僅可以向醫院提供服務,更可以面向廣大的消費端市場,如能結合好早篩、體檢等產品服務,將沖破醫院市場的窠臼,創造出萬億級別的健康保健市場,如再與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“互聯網+”相結合,或與新藥研發等對接,將有不可估量的爆發潛力。
4、新技術滲透器械領域
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2016年營收達到約85億美金,保守估計未來5年年平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%,至2020年將超過150億美金。這其中,手術機器人將占60%,而康復機器人將占20%。手術機器人中,達芬奇機器人自獲批以來已成功完成了百余萬例復雜手術。康復機器人也在技術的逐步突破下日漸進入市場,根據密西根大學康復機器人協會預計,康復機器人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37%,遠高于其他醫療機器人。這一領域中,國外企業ReWalk、Cyberdyne、Hocoma、Woodway等公司的外骨骼機器人已嶄露頭腳,中國的蝶和科技、傅里葉機器人、安陽神方等康復醫療器械公司自產的醫療機器人也逐漸投入使用。
目前醫療器械領域的這些新技術的公司尚處于早期,仍主要以pre-A輪,A輪投資為主,今年我們預計這些領域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及投資事件,領先企業也將初露端倪。技術平臺型公司v.s.垂直領域公司;大企業的創新部門v.s小型創業公司,誰將脫穎而出我們將拭目以待。我們認為平臺型公司看遷移落地能力,垂直領域公司看渠道推廣能力,大企業創新部門看協同及資源互動能力,小型創業公司看技術單點爆發能力。
5、精準醫療逐漸由概念走向成熟
目前,國內的NGS與ctDNA領域競爭局面火爆,眾多企業呈百舸爭流之勢,經過最近兩年的跑馬圈地,行業即將迎來洗牌期和更殘酷的競爭。我們預計整個行業在短期內將看各家的商務拓展及商業化落地能力,中期看服務質量和產品研發與報證能力及客戶粘性,長期將看大數據的積累應用、商業生態的打造及新技術的開發與商業化。企業方面,規模領先的世和基因、燃石醫學等企業持續得到資本關注,而以元碼基因、美因基因、基因加、臻和科技為代表的新興勢力也正在以各自不同的切入點迎頭趕上。
6. 海外投資與并購勢頭持續強勁
2016年底以來,市場上的投資機構及大企業在醫療器械的投資中,以穩健性為主,重視有銷售利潤,有成熟渠道的穩定型的投資機會,并開始積極尋求海外有技術的公司進行投資,以實現產品的引入,并與國內的渠道優勢互補。由于整體上看醫療器械商業化的周期快于新藥,我們預計今年投資機構,特別是美元基金,將會沿襲此趨勢,繼續加大對海外技術型醫療器械企業的投資甚至并購;而A股公司并購海外醫療器械企業也將持續進行,海外并購已成為國內企業引入國外技術、海外企業在中國商業落地的有效方式。